TokenPocket官网

你的位置:tp钱包下载 > TokenPocket官网 >

华为、苹果供应商来了!英思特开启申购,研发费用两年翻倍

发布日期:2024-11-23 12:23点击次数:146

华为、苹果供应商来了!英思特开启申购,研发费用两年翻倍

  中新经纬11月22日电 (熊思怡)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器件供应商英思特今日申购。

  根据公告,本次公开发行新股2898.297万股,网上发行数量为826万股,发行价格为22.36元,发行市盈率21.63倍,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

  七成收入靠苹果

  招股书显示,英思特是一家主要从事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单磁体应用器件和磁组件应用器件,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作为功能性器件,实现吸附、电信号传递等功能。

  英思特招股书截图,下同。

  英思特自述,“凭借丰富的产品线与良好的产品质量,(公司)已经成为苹果、微软、小米、华为、联想、reMarkable、罗技等多家国际知名消费电子品牌商的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器件主要供应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3年,英思特最终应用于苹果终端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4.51%、73.61%、71.01%和 71.50%(2024年一季度,下同)。英思特坦言,“公司业务对苹果公司存在重大依赖。”

  业绩方面,报告期内,英思特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0亿元、11.34亿元、9.52亿元及2.3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8亿元、1.99亿元、1.38亿元及1960.64万元。

  对于2023年收入下滑,英思特解释称,受主要终端品牌商去库存等因素的影响,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相对较低,总体行业的需求较弱,行业整体竞争更为激烈,公司部分产品订单有所减少;同时,终端品牌厂商基于市场供需及竞争情况采取了降价策略以巩固其市场份额,导致公司营业收入有所下滑。

  研发费用两年翻倍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英思特近3年期间费用呈上升趋势。英思特认为,公司期间费用的变动符合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与公司业务规模相适应。

  具体看,报告期内,英思特销售费用总额分别为1286.70万元、1637.40万元、1998.81万元和577.01万元,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2%、1.44%、2.10%和2.45%。

  招股书还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费用率高于同行业公司平均水平,主要原因为公司业务规模小于同行业公司,且报告期内公司加大新业务、新客户的拓展,处于业务快速发展阶段,因此销售费用率占比相对较高。

  同期,英思特研发费用分别为2852.51万元、4518.56万元、5636.44万元和1432.64万元,tp钱包下载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26%、3.99%、5.92%和6.08%。

  按此计算,英思特2023年度研发费用较2021年增长超97%,接近翻倍。不仅如此,报告期内,英思特研发人员数量从2021年初的90人增加至2024年3月末的227人,猛增152.22%。

  不过,与同行业公司相比,英思特2021年和2022年的研发费用率略低。

  对此,英思特解释称,主要由于报告期初公司资金实力相对有限,与同行业公司在客户集中度、行业集中度、产品集中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公司综合考虑客户需求以及业务和产品发展方向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发项目。

  向非消费电子应用领域拓展

  以发行价计算,英思特预计本次募集资金总额6.48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投资于消费类电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磁材及组件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智能工厂4.0 平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消费类电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磁材及组件扩产项目投入最高,总投资为3.76亿元。英思特预期,该项目将有效提升公司现有产能,增强对国际知名终端产品客户的稳定供货能力,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招股书显示,英思特单磁体应用器件和磁组件应用器件产品主要是以烧结钕铁硼毛坯为主要原材料加工制造而成。而2020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第二、三大应用领域为汽车EPS+微电机及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为23.8%、15.2%,分别约为消费电子行业的3倍、2倍。

  华金证券研报指出,后续汽车的电动化发展趋势、更是使汽车行业成为永磁材料需求抬升的主力。以单台驱动电机磁体的使用量为例,混合动力车为1-2kg、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为2-3kg、纯电动汽车则高达5-10kg。

  眼下,英思特正积极向汽车等非消费电子领域拓展。据招股书,考虑到汽车领域客户倾向于选择具有毛坯生产能力的全工序供应商,英思特新建毛坯生产线,于2023年4月开始投产。报告期内,英思特非消费电子领域客户收入虽有增加,但整体业务规模相对较小。

  英思特提示,下游应用领域为电机、汽车类的客户由于对产品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对样品的验证周期较长,从开始认证到量产,成功导入其产业链的周期一般长达2-3年,认证结果、订单金额和订单利润水平均具有不确定性,若其他应用领域业务拓展不达预期,则公司面临业绩增长瓶颈的风险。(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